查看原文
其他

都在谈论中美对话的最美女翻译,我说说“外交天团”另外两个很有意思的人

我是拾遗君 GPA+ 2023-04-28

点上方蓝字GPA+ , 在右上方 ··· 设为星标 

每天中午12点,陪你一起走不平凡之路


加微信 ellagpa进读者
本文已获授权,来源拾遗(ID:shiyi201633),作者拾遗。原文标题《都在谈论张京,我说说“外交天团”另外两个很有意思的人》


这几天大家谈论最多的话题,可能莫过于中美高层对话了。
因为高难度翻译,女翻译官张京火了,网上网下都在谈论她。
今天我不谈论张京,想说说“外交天团”另外两个很有意思的人。
关于这两个人,我查阅和观看了很多资料,都来自新华社、央视、《人民日报》等媒体的官方报道,下面我说说这两个人。

1950年5月,他出生在上海一个普通家庭。
1963年的夏天,他以优异的成绩,考上了上海外国语学院附属中学。
三年后,正当他准备向高中进发时,高中和大学都停课了,他无奈地中断了学业。
1968年的冬天他进入上海浦江电表厂,成了这里的一名小小学徒工。
可他这个学徒工,跟这里的大多数工人都不一样,别人都在休息懈怠的时候,别人都在吃喝玩乐的时候,他总是在学英语、背单词。
当时很多人都嘲笑他:“你一个小工,学什么英语嘛!学了英语有什么用?还不是一辈子做个电表工。”

对于这些冷嘲热讽,他都没有理会,依然天天坚持不懈地学英语。
时间一转就来到了1970年代,1970年,中国与加拿大建交。
1972年,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。
中国与西方关系的逐渐解冻,引发了一波中国建国以来最大规模的建交高潮。
为了解决建交中的翻译问题,中央决定培养一批翻译人才,于是外交部就在全国遴选了一批外语很优秀的人,而这个电表厂的学徒工,竟然也在这个名单之内。
外交部遴选的这一批人才,有机关干部,有大学教授,以中学生身份被选上了,可以说是少之又少,没想到这个学徒工竟然成了其中之一。
1972年,他离开了这个电表厂,被国家派送到英国伊林学院、巴斯大学、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深造学习。
他这一走,就再也没有回来。
这个人,就是今天的中央政治局委员,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。

1953年10月,他出生在北京一个普通家庭。
跟杨洁篪主任的遭遇差不多,1969年,中学毕业后,因为没办法攻读更高的学业,他去东北建设兵团当了兵,成了一名通讯员、宣传干事。
通讯员的工作其实相当苦,要每天跑厂部,取回文件、报纸、信件等,再分发给下面的八个连队,他的兵团战友钱子玉回忆,“从我们一营到厂部,有二三十里路,那时候的冬天比现在冷,气温零下40度左右,所以他每天的工作都很辛苦,不管刮风下雨还是下雪,每天都要去。”
即便工作这么辛苦,但他跟很多战士不一样。
其他战士做好本职工作后,该休息的时间就休息去了,但他不是,在大家休息的时候,在夜深人静的时候,他总是坐在煤油灯下看书,钱子玉这样回忆道:“我有点好奇,因为除了本职工作,只要有空,他就拿本书看。我问他:你这是学什么呢?他说学日语。当时我心想:学这个有什么用呢?后来我就明白了,学这个用处大了。”

白天兢兢业业工作,晚上挑灯夜战学习,他就这样度过了8年最青春的时光。
1977那一年,国家终于恢复了高考制度。
年轻人们欢呼雀跃,因为终于又可以考大学了。
他也参加了这一年高考,最后以很好的成绩,考进了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亚非语系日语专业。
1977级日语专业一共有3个班,他进了专业2班,并做了这个班的班长。
后来,他撰文回忆说。
“站在起跑线上,第一个深切感受是这一刻来之不易。1978年初,当我背着行囊第一次走进二外的大门,我似乎仍然不能完全相信这一事实。这一天,对于我,对于我们这一代人,都太重要了。”
1982年,从这里毕业的他,就此迈进了外交部的大门。
这个人,就是今天的外交部部长王毅。

我为什么想说这两个人呢,是因为我在翻看资料时,看到他俩年轻时的这段经历,心灵受到了特别大的触动。
这种触动来自于三个方面,今天我把这点小触动分享给大家。
第一个触动:难做的事和应该做的事,往往都是同一件事。

当一个人选择成长的时候,往往也是选择不被人理解的时候,因为你要走你选的路,不是他们认为你该选的路。
所以,有句话想分享给大家:“金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了两条路,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,于是我选择了人迹罕至的一条,这从此决定了我的一生。”
杨洁篪和王毅,今天之所以如此光彩照人,就是因为他们年轻时,选择了一条人迹罕至的路。
第二个触动:8小时以外的时间,决定了一个人的成就。
上帝公平地给了每个人24个小时,第一个8小时是睡眠时间,第二个8小时是工作时间,第三个8小时是业余时间。
而拉开人与人差距的,往往都不是上班这8小时,而是业余时间这8小时。
一个人的业余时间放在哪里,他的成就就在哪里。
决定财富和成功的,是那些看不见的自律。
决定生命厚度的,是那些看不见的暗时间。
第三个触动:人生是选择的总和。
人生这场路的最终结局,其实是一个个选择叠加起来的总和。
你现在的生活和成就,取决于你十年前的选择,你现在的选择,决定了你十年后的生活和成就。
也就是说:每个人所信奉和选择的,最终会造就自己的命运。
所以我们呀,要在年轻时尽早地做出选择呀,就像雪莉·桑德伯格说的那样:“世界上好的选择有很多,但你要选定一个,然后忠于这个选择,让它成为最好的选择。”

近日好文:


本文由GPA+经授权转载自拾遗(shiyi201633),一个有趣、有品、有态度的文化生活微刊。GPA+交流微信ellagpa,欢迎来撩。合作事宜请联系wx@careerdream.org。@GPA+ 保留所有权利文中图片来自影视剧截图,为非商业用途使用,如因版权等有疑问,请联系GPA+立即删除。


后台输入关键词查看更多好文章懒癌晚期丨自律丨金融职场丨Office丨读书毕业演讲丨求职秘籍丨留学丨时尚丨旅行

你也“在看”吗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